
聯系方式
肥料之間有“相互”的關系,也有“相互”的矛盾。比如多施磷肥,多余的有效磷會與土壤中的有效鋅結合形成不溶性磷酸鋅沉淀,造成土壤中有效鋅的缺乏。而且,過剩的有效磷還會抑制作物對氮的吸收,導致缺氮。比如多施鉀肥會降低作物對氮、鎂、鈣、硼、鋅的吸收,導致作物缺乏這些營養元素。即使是有機肥也不能施太多。如果施用過多,土壤中的微生物與作物之間會產生矛盾,造成土壤暫時缺氮一段時間。此外,多余的有機物會與鋅形成絡合物或螯合物,這將降低鋅的可用性。
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來防止肥料之間的“混合”:
第一,盡可能實現平衡施肥。
農作物部分或多施簡單肥料不僅浪費肥料,增加生產成本,還容易導致其他一些營養元素的缺乏。施肥時,根據作物不同的肥料結構和土壤的供肥能力,量入為出,不偏離多種營養元素的平衡,才能安居樂業。
二、根據不同作物對各種營養元素的需求比例,有必要增減。
與單純的肥料相比,復合肥或復合肥中營養元素的比例更為合適和諧。因此,應以復合肥為主肥,輔以單純肥料。比如對于需要大量補鉀的作物,比如以塊莖、根為收獲對象的蔬菜,在施用硫基復合肥的基礎上,可以適當添加硫酸鉀單質肥作為補充。
三、錯開申請期限或申請地點。
如果鋅肥和磷肥混用,必然會出現“互克”。因此,磷肥宜作基肥,鋅肥宜作追肥。氮、磷、鉀等主要元素肥料應主要施入根際,葉面噴施微肥。
第四,縮小接觸范圍。
可以采用撒施氮鉀肥的方法。磷肥可以采用集中施肥的方法。可采用拌種、浸種、浸根等方法,使微量元素局限于根的小范圍,盡量不與大元素接觸。
肥料含有多種元素。不同的作物、不同的土壤、不同的時期需要不同的元素及其用量,但是這些元素之間有什么關系呢?哪些元素具有拮抗作用(編者按:有些元素具有抑制作物吸收其他元素的作用,稱為拮抗作用。)?這些基本問題都可以掌握,以后一定要用施肥!今天讓我們一起學習。
元素之間會有反應。
氮:硝態氮比氨氮更難吸收。過量施用鉀和磷會影響氮的吸收。缺硼不利于氮的吸收。
磷:增加鋅可以減少磷的吸收;多氮不利于磷的吸收;鐵對磷的吸收也有拮抗作用。添加石灰會使磷不可用。鎂能促進磷的吸收。
鉀:增加硼可以促進鉀的吸收,而鋅可以減少鉀的吸收;多氮不利于鉀的吸收;鈣和鎂對鉀的吸收有拮抗作用。
鈣:鉀影響鈣的吸收,降低鈣營養水平。鎂影響鈣的運輸,鎂和硼與鈣有拮抗作用。銨鹽會減少鈣的吸收和鈣向水果的轉移。添加鈉和硫也可以減少鈣的吸收。增加土壤中鋁、錳、氮也會減少鈣的吸收。
鎂:鉀影響鎂的吸收,而大量的鈉和磷不利于鎂的吸收,而氮會引起鎂缺乏。對鈣、鉀、銨、氫有拮抗作用,加硫酸鹽可引起缺鎂。鎂可以消除鈣的毒性。缺鎂容易誘發缺鋅、缺錳。鎂和鋅可以互相促進。
鐵:多硼影響鐵的吸收,降低植物中鐵的含量,硝態氮影響鐵的吸收。釩和鐵具有拮抗作用,引起缺鐵的元素有很多,其順序為鎳>銅>鈷>鉻>鋅>鉬>錳。大量的氮、磷和鈣會導致缺鐵。
硼:鐵和鋁的氧化物會導致缺硼;鋁、鎂、鈣、鉀和鈉的氫氧化物會導致缺硼。氮、磷、鉀、鐵長期缺乏會導致缺硼。增鉀會加重缺硼,會導致少量硼中毒。隨著氮的增加,所需的硼量也會增加,這將導致硼的缺乏。錳不利于硼的吸收,因此植物需要適當的鈣硼比和鉀硼比(如健康葡萄植株的鈣硼比為1234meq,鉀硼比為1142meq)。以及合適的鈣鎂比。
可以控制硼鎂和鈣鉀的比例。
幾種可以形成絡合物的元素,如鍶、鋁和鍺,可以暫時改善硼缺乏癥。
錳:鈣、鋅、鐵阻礙錳的吸收,而氫氧化鐵能使錳處于沉淀狀態。錳是通過施用生理堿性肥料來固定的。釩可以減緩錳的毒性。而硫可以增加錳的釋放量和有效量,有利于錳的吸收,而銅不利于錳的吸收。
鉬:硝態氮有利于鉬的吸收,而氨氮不利于鉬的吸收。硫酸鹽不利于鉬的吸收。大量的鈣、鋁、鉛、鐵、銅、錳都阻礙鉬的吸收。在缺磷缺硫的狀態下,缺鉬是不可避免的。增磷有利于鉬的吸收,增硫不利。更多的磷需要更多的鉬,所以過多的磷有時會導致鉬的缺乏。
鋅:鋅形成氫氧化物、碳酸鹽和磷酸鹽,然后變得不可消化。植物需要合適的磷鋅比(一般為100~120,大于250時缺鋅)。磷過量會導致缺鋅,氮多的時候也會導致缺鋅。硝態氮有利于鋅的吸收,而氨氮不利于鋅的吸收。增加鉀和鈣不利于鋅的吸收。錳、銅、鉬不利于鋅的吸收。鎂和鋅有相互吸收的作用。缺鋅會導致根部缺鉀。土壤中硅鎂比低的粘土顆粒會缺鋅,從而拮抗鐵的吸收。
銅:施用生理酸性氮肥或鉀肥可提高銅的活性,促進其吸收。銅的磷酸鹽、碳酸鹽和氫氧化物對吸收有害,所以富含Co2、碳酸鹽和鈣的土壤對銅的吸收有害。更多的磷導致銅。土壤不尊重氣體狀態產生的H2S也阻礙銅的吸收。銅對鋁、鐵、鋅和錳也有拮抗作用。過多的氮不利于銅的吸收。
土壤理化性質差:這里所說的理化性質主要是指與養分吸收相關的因素。然而,枝條的正常旺盛生長有賴于根系的良好發育。根系分布得越深越廣,吸收的養分就越多,吸收的養分種類也就越多。堅硬牢固的土壤、底部的硬盤、漂白層和較高的地下水位會限制根系的延伸,減少作物對養分的吸收,加重或觸發元素缺乏癥。高地下水位,如一些低地,在梅雨季節地下水位上升期,往往會造成作物缺鉀。在石灰性土壤中,高地下水位還會增加土壤溶液中碳酸氫根離子(HC03-)的含量,影響鐵的有效性,從而引起或加重缺鐵。不合理的土地平整使土壤性質差、養分差的底土上升,往往成為養分缺乏的原因。